踱迢:燈塔下,青洲問

燈塔下,青洲問

踱迢

(一)

同時展出的兩個展覽,一個說“燈塔下的野視”,另一個叫人“好趁靑洲留倩影”,關心澳門近年城市發展的,都會明白策展人和參展者的愛澳熱情和立場,無需登報聲明。 “城市斷視——燈塔下的視野多元創作展”和“好趁靑洲留倩影多元藝術展”雖然主題相近,卻展現了兩種不同的“表達訴求”的形式。 位於牛房二樓展場的“燈塔下”創作展以“城市斷視”為前提,似乎擺明車馬以“回應者”的姿態出現,創作的媒材是“多元”的,不過“視野”已十分清晰醒目,整個展覽以“護塔”的歷程為核心,其他作品則從燈塔下出發,延伸到整個城市景觀變化的質疑與批判;觀賞者在欣賞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那些藝術創作上的感性,不斷被強烈的“訴求”衝突、驅散,不知這算不算近來澳門想要的“理性表達”方式?

全文......


(二)
相對於“燈塔下”創作展的疏離與批判,倉庫裡“好趁靑洲留倩影”多元藝術展,則比較溫和與感性。大量的黑白照片瀰漫着緬懷與感觸,擬眞的鐵皮展板和裝置,讓觀賞者參與了這個“靑洲劇場”的“角色扮演”,達到了一定的“移情”效果,然而靑洲於澳門人的意義又豈只一個鐵皮屋區?人們對於這個即將被翻天覆地改變、再造的社區,除了懷舊,其實也帶着很多疑問。 也許,連策展人亦不甘於將展覽停留在一片傷感與無奈之中,想當年,何不也看看今日的靑洲面貌?黃就順老師的靑洲歷史講座和實地考察可說是一次知性之旅。


全文......


原文刊於澳門日報.新園地.眾藝館 2007年5月20-21日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