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做乜:報章消息

【澳門日報2月4日消息】

由婆仔屋藝術空間主辦的“狗年做乜——實驗藝術創作展”今日下午在牛房倉庫揭幕,展出澳門、香港、臺灣三地藝術工作者近三十件不同形式的創作,素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大多藉狗年借題發揮,透過藝術品表現對當下生活的看法,同時寄望新的一年有更多新的佳作。

今年首個大型展覽

該展覽獲民政總署贊助,今日下午三時半在牛房倉庫舉行開幕儀式,展出的作品涵蓋面廣,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塗原及錄像等,戶內戶外皆成展場,近三十件作品分別出自卅多名港澳臺藝術工作者之手。 婆仔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李銳奮、藝術行政莫兆忠於新春期間仍不忘佈置展場,安排人員適當增設賀年裝飾,使展覽更富農曆新年色彩。   他們指出,該項實驗藝術創作展為該團體今年首個大型展覽,初步計劃推出廿多項活動,包括展覽、藝術敎育、藝術交流、藝術講座、音樂會、電影展及表演藝術等,旨在鼓勵藝術工作者訂下長遠的創作計劃,並在未來的日子不斷深化發展。 縱觀多件參展作品,可見三地藝術家均努力嘗試多媒體創作,且富各地特色的創作理念。

本土藝術創作靈感新

就本地藝術工作者而言,因應整體城市發展迅速,為本土藝術工作者帶來不少新的靈感、新的衝擊,展場內除展示多件以狗為題的作品外,置於街外的藝術品《玖出伍歸》,選取報章為中心主題,寓意居民多為“朝九晩五”的生活營營役役,此為五位本地年輕藝術工作者的集體創作,集各人藝術喜好之長短,藉此希望居民更多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狗年做乜”亦可視為一次創作計劃的序幕,三地參展藝術家共同將牛房倉庫變成一個集不同創作理念於一體的藝術舞臺,可以狗為題材,或以新年為主題,將新的想法和新的表現方式進行實驗創作。展覽即日起展至三月十九日,開放時間為每日中午十二時至晩上七時,逢周二休息。



【澳門日報2月5日消息】

以狗或狗年為題創作的“狗年做乜——實驗藝術創作展”,昨在牛房倉庫揭幕,來自澳門、香港、臺灣三地的多名參展藝術家出席。 婆仔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李銳奮表示,希望透過展覽鼓勵本地及外地的年輕藝術工作者訂定長遠的創作計劃,為藝術作更多層面的嘗試,促進三地藝術交流。 是次展覽由婆仔屋藝術空間主辦,獲民署贊助,於昨日下午三時半在牛房倉庫戶外舉行開幕儀式,由李銳奮、民署代表蔡志雄、婆仔屋藝術空間藝術行政兼三地參展藝術家代表莫兆忠主持剪綵,多名本地藝術愛好者到場觀賞,場面熱鬧。 李銳奮致開幕詞時表示,祝願本地藝術工作者在新的一年有更好的發展,多嘗試、多創作,為澳門的文化藝術事業一展所長。他指出,自二○○三年舉行了“羊年牛展——多元藝術創作展”以來,反應熱烈,故今年藉狗年再度開展以狗或狗年為題的藝術創作展,冀本地藝術愛好者開拓創作空間,激發本地創作風氣,進行有計劃的實驗性創作。 該項實驗藝術創作展為婆仔屋藝術空間本年度首個大型展覽,共展示了卅多名澳門、香港、臺灣藝術工作者的近卅件作品,富各地創作風格。展品類型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塗原及錄像等,在展場四周展示,展場外亦擺設其餘展品,充分利用牛房倉庫的整體藝文空間。 展覽展期至三月十九日,牛房倉庫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二時至晩上七時,逢周二休息。


【澳門日報2月 8日.新園地.優質混沌】

狗年藝術秀
作者: 踱 迢

“狗年做乜——實驗藝術創作展”是牛房倉庫最近開幕的展覽,“狗年做乜”是一個展覽的命題,也是向藝術家發出的提問。 問些甚麼呢?一方面是關於美學創作上的探索,就是問:狗年你有甚麼創作計劃?另一方面是關於內涵的,也就是問藝術家對這未來的一年有甚麼期待或展望?當然,藝術不是數學題,不一定能交出標準的答案,更多的時候,藝術只會提出疑問。 在近三十件展品中,我們可不可以看到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展現對自身或對社會未來的展望或疑問? 也許有個活潑的命題,所以大部分的參展作品也帶有一定的遊戲性,遊戲的特徵是參與者的積極參與。 看“狗年做乜”,令我想起二○○二年以“世界劇場”為主題的臺北雙年展,展場中,其實沒有任何專業演員,也不是展覽甚麼世界各地的劇場藝術,而是參展作品的“劇場性”。 策展人將臺北市美術館變成一個劇場,藝術家是編導,藝術品即是藝術家的劇本,觀衆在閱讀(觀看)每個作品的同時,自自然然地成為演出者。 從“狗年做乜”想起“世界劇場”,因為展覽中同樣呈現着某種“劇場性”,第一,作品除了情感的抒發外,還有很強的叙事性,例如一隊從狗房逃進牛房的流浪狗、油畫中關於一隻狗與擁抱的故事,以及塗鴉者逃走時留下的證物等,往往出人意表,引人入勝;第二是觀演關係,很多作品都期待着觀衆的參與,例如在展品中提供遊戲規則,或很在意觀賞者、展示空間和作品三者所形成觀看角度,如被報紙包裹起來的戶外展品等。 這麼看來,這種“劇場性”似乎就是當代藝術的表面特徵;然而,“當代”不單指外在的形式,也應包含着作品中對當下社會狀況的觀察與思考,而這正正是從古希臘到當代,從西方到中國,劇場一直背負着的包袱,也是當代藝術的內涵所在。 然而,在急功近利和消費至上的社會大潮下,藝術家能否抽身潮外,創作出不落俗套,不在眩目的藝術概念上打轉,眞正屬於當下,又能持續深化的藝術作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