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工作坊:「我不在」?我在?

「我不在」?我在?

2006年3月12日,導師黃仁逵以球僮的角色,帶領一班學員進入「我不在」?我在?的境界。我想在坐的各學員,大部份都不在,有時可能在,但大部份時間都不在。「我不在」包含了「我」,我們究竟要用甚麼方法令到觀賞者知道原來的「我」,這是最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因為我們都「不在」了太長的時間。所以一時間很難找到「我」,更何妨是要別人明白我們要表現出來的「我」。上一堂課(3月5日),當大家在各自發表對 「我不在」的見解中,攝錄師Dino說了一些話: 「某天我乘公共巴士,在車上遇上一對母子,那小孩看來很乖巧,亦很老氣橫秋,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看前面的姐姐,她穿得很不得體(穿得有點曝露),但我又很想看,究竟為甚麼? 』我當時在想小孩你已經長大成人  」我想小孩的原始行為及思想代表了原來的「我」,當他受到媽媽及社會的影嚮後觀念不同了,那個「我」就失去了,所以我們當下大部份人的狀況下就是「我不在」。用甚麼樣的視覺元素去刺激觀眾找到原來的「我」,就是我們這次展覽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影像、可能是聲音、也可能是氣味。/施援程






我不在?我在?放下?

我是其中一位 "我不在" 的學員, 黃潔英.由於第一堂不能出席, 所以也沒有機會讓大家知道我對"我不在" 的看法.之前在看到介紹 "我不在" 的文字資料時,發覺在創作的過程中, 的確有 "我" 的存在, 也很難放下"我", 亦曾經想過如果沒有 "我" 的作品會怎樣呢?過往在編舞的時候, 會注入自己的思想及感受在舞蹈當中,甚至是舞蹈的類型, 相反舞蹈員跳著的是我的舞步,那時她們自己便會 "不在". 直到上一次的工作坊, 經過大家對展覽的討論,我覺得這次合作要做到如導師所說的 "我不在" 的同時又要有"我在", 我覺得對我來說是有難度.十多位來自不同藝術背景的朋友, 有著不同的創作思維,過程可能會有點困難, 但一定會有得著的, 無論主題是什麼,出來的作品相信會是豐富的和有不同藝術元素在當中,因為作品是由擁有著不同創作經驗的人所造出來的.在12/3的工作坊, 我感受最深的是聽音樂繼而想像的一部份.導師要我們把自己當成是一幅白色的畫布, 隨著樂曲的發展,最後我們身上會出現什麼的顏色, 什麼的畫面呢?的確如導師所說 "想像是最快的交通工具", 在聽音樂的時候,腦裡面不停的有很多畫面浮現. 另,這次工作坊的大部份時間主要是談及我們將要呈現一個怎樣的展覽出來呢.大家最後以 "牛的靈魂" 來發展, 但我卻是腦內一片空白,為什麼呢? 自己也不太清楚, 是我沒有放下 "我" 嗎? /黃潔英





我不在﹣多元集體創作展

參展藝術家:陳嘉強、蔣詩慧、鄭綺婷、洪旺海、關若斐、古英元、李銳奮、梁雅思、林月娥、
李尉鵬、莫志強、麥翠儀、戴碧筠、胡松偉、黃潔英

地點:牛房倉庫即場演繹創作

日期及時間:3月26日、4月2及9日(下午3:00-6:00)
         
開幕日期:3月26日下午3時

展覽時間:3月27日至4月30日

留言